畢業生就業須提高“挫商”教育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歲末年初,高校紛紛舉辦與用人單位的各種聯誼、座談。高校的目的在于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聽取他們的用人反饋意見。筆者發現,除了要吃苦、踏實、降低期望值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挫商”教育成為今年出現率頗高的新詞匯。
“挫商”在人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專家研究,高智商只決定成功的20%,高情商和高“挫商”決定成功的80%。大學生一般智商夠高、夠用,情商因人而異,但是普遍面臨的問題是“挫商”有待提高。特別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們,生活衣食無憂,父母、長輩百般疼愛,從小到大連吃苦的機會都沒有。更有一些大學生自幼成績優秀,各種考試、升學都順利過關,更是沒有品嘗過“挫折”的滋味。考入大學,進了象牙塔,校園相對單純、公平的環境也使得大學生們步入成年后缺乏相應的歷練。
當代大學生的挫折經歷大多是從找工作開始的。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由“皇帝女兒不愁嫁”漸漸轉變為“一崗難求”,就業去向由機關、大型企業、知名企業逐步變為農村、社區、中小企業等基層崗位,與大學生入學時的期望值存在不小差距。
就業只是大學生經受挫折的開始。步入社會后,職場的各種挫折也經常使得他們應接不暇。他們絕大多數要從基層崗位干起,特別是在一些“客戶就是上帝”的服務業中,客戶難纏、糾紛、投訴等不平、不忿的事情時常發生在職場新人身上。用人單位反映,大學生們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應對工作普遍沒問題,但是在處理問題的應對能力上還顯得幼稚。一位旅行社的人力資源負責人說,現在大學生工作能力不差,但是受不得怨氣,不少干得不錯的畢業生因此而離開崗位。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成績的人無不在逆境中生存、提高、發展。在廣州醫學院畢業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激勵學子們走向社會后要提高“挫商”。這位經歷“文革”,只讀了三年半就匆匆離開校園的院士,曾經當過工廠工人、鍋爐工、宣傳員,做醫生時又被安排搞支氣管炎、肺氣腫等他最不喜歡的專業。即使這樣,他還是在呼吸病方面鉆研下去,并鉆研出興趣、鉆研出成就。一個人要在社會中安身立命、事業有所發展就需要有足夠高的“挫商”來支撐。
“挫商”教育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也是畢業生向職場人、社會人轉變的必經之路。因此,對于眼下忙于為畢業生開展各種職業教育的高校來說,引入“挫商”教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