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生擇業先將就再講究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進入九月份,對于2008屆的學生求職來說,已經進入收官階段。經過了春節后的招聘高峰和五六月的無奈彷徨,許多應屆學生或如意或不如意實現就業。在新一輪畢業生就業的號角吹響之際,縱觀畢業生就業市場,結合人才市場自身人力資源顧問掌握的就業信息,了解到,現在畢業生就業出現了新的變化也保留了舊的特色。
務實派:有前途才有“錢途”
以往,許多初出茅廬的學生和招聘公司談不到幾句就提到薪金和福利待遇。“而今年這種情況減少很多,他們更加務實”,某人才機構招聘部主任萬燕對記者說。“剛剛又重新找到工作的趙小姐對記者說,今年3月她還沒畢業就已找到一家公司做會計,月薪1800元。可是到了7月份,她辭去了這份差事。”我發現該公司工資管理、人事制度都很隨意,統計也不清晰,覺得在這種管理氛圍下,企業、看不到個人發展前景,所以決定重新擇業。“對此,萬燕表示,”85后甚至90后這批求職者更看重個人發展前途。他們對薪酬比往屆畢業生看淡了許多,據我了解,他們對自己相當自信,認為有了空間發展何愁未來沒有更高薪水,現在重要的是經驗。”
菜鳥群:私企成就業主渠道
隨著民營、個體企業的發展,私企已成為人才市場的活躍群體,大約占到了整個招聘規模的八成左右。金鑫電子廠的招聘專員黃先生告訴記者,應屆畢業生雖然經驗不是很豐富,但可塑性強。而且現在學校也特別重視技能的培養,特別是中專、大專生,他們有理論有實踐,企業還是會比較欣賞。
據了解,私營企業在招聘中對畢業生的專業要求有較大的靈活度,他們更重視員工的活躍程度和應變能力。而對于許多大學畢業生來說,低迷的就業前景也讓他們務實地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把目標從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等移到私營企業上來。私營企業也逐漸成為接納職場菜鳥的主渠道。
啃老族:父母庇護,就業無憂
一部分畢業生依靠父母社會關系找工作,被笑稱“啃老族”。吳女士表示,“啃老有兩方面的定義,一方面是靠父母關系找工作,另一方面是父母帶領找工作。我見一來富海找工作的女孩,坐在應聘單位面前,都不敢開口,都是他爸爸代答的。”在廣州讀書的小劉就是同學眼中的幸運兒,爸爸幫他找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每月能開3000多元。他很坦白地說,自己沒有什么特長,和其他同學一樣,假如沒有人幫忙,這個門檻是很難邁進的。
守城幫:夢想依舊在城市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去基層就業無疑是畢業生又一條出路。但記者采訪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是把擇業目標鎖定城市。來自河源等山區的惠州學院學生,都不愿意回去家鄉就業。小謝告訴記者,“我算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了,好不容易走出小溝溝,不會回去了。家里工資太低了,發展也不好。現在無論如何要在這里安定下來。”而惠城區的小林對于下基層則表示,“有機會到社區當"村官"2年回來,我倒是愿意去,不過要是以后很難回來的話我也會擔心。”
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