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發展水平最高的四個城市。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發展水平最高的四個城市。北京的人文,上海的時尚,廣州的現代化,深圳的高速發展,在城市共性與差異之中,四地職場人士面臨什么樣的困惑與幸福?哪里才是最適合職場人士發展的“天堂”?讓我們看看蕓蕓眾生的四地職場感受中,是否有您所經歷過的一切呢?
廣州深圳感覺太“壓抑”,北京“排外”上海“勢利眼”
奧運為北京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上廣深三地受聯動效應的影響,就業環境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在參與此次調查的用戶中,25%的受訪者在北京工作,29%在上海,22%在廣州,24%在深圳,四地均有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最看重當地“現代化”這一優點。
而在即將做完整篇問卷,要求受訪者再次選擇希望就業的城市時,33%選擇了希望在北京就業,32%選擇了上海,選擇廣州的僅為16%,選擇深圳的為19%。為何廣州、深圳的選擇比例都有所下降?關于“哪些詞最能反映所在城市特點”的調查揭示了答案。廣州和深圳的受訪者選擇“壓抑”的比重分別高達47.56%和46.7%;與這兩地相比,北京受訪者選擇“排外”的比例最大,占到21% ;25.93%的上海受訪者選擇了“勢利眼”。
針對于此,某人才機構的人力資源專家歐陽先生建議職場就業地點選擇需要謹慎,專家表示:“受訪人群對四大城市的優缺點都有很明確的判斷,“現代化”這一優點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而在缺點方面則各有不同意見。因此綜合四地的優點和缺點,職場人士可作為自己選擇就業城市的參考,根據自己對不同缺點的“容忍能力”做出選擇,與此同時,更換就業城市的轉換成本比較大,連帶因素較多,所以職場人士需要綜合考慮,切勿陷入職場怪圈難以自拔。”
四地職場壓力巨大 房價(專題)交通制約職場好心情
北上廣深四地的職場壓力之大,無疑是職場人士有目共睹的。在“職場主要感受”這一選項上,四地都有接近或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選擇了“壓力太大”,上海的比率最高,高達62%。此外,對于“收入多少,可令人滿意”的選項中,凸顯了城市之間的差異。廣州和北京方面,分別有43%和45%的受訪者,選擇5000-8000元,而深圳和上海方面則分別有57%和62%的受訪者選擇了10000元以上。
薪酬的期望往往和當地的生活條件相對應,為什么上海深圳對薪水期望高于北京和廣州?“當前的主要生活壓力來”調查顯示,80%的深圳受訪者和85%的上海受訪者表示“房價太貴,工作一年買不了一個衛生間”,而北京和廣州方面,雖然房價也是一個關注的熱點,但并不集中,分別有49%和61%的受訪者表示“交通太差,上下班浪費很多時間”。
歐陽暉建議,北上廣深四地雖然有較多的就業機會,但是也聚集了更多外來就業人士,競爭激烈已經是在這里工作無法逃避的事實。同時,職場人士要注意調節,對當前所在城市房屋等大宗商品價格要有一些自己的理性判斷,兼顧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以平和的心態理性對待,不然每天患得患失的心態難以在職場有良好的表現,會導致惡性循環,得不償失。
外來就業并不被歧視 周全考慮選擇適合的職場大本營
涉及到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外來就業者的職場歧視問題往往備受關注。本次調查顯示,北京地區雖然有23%的受訪者選擇當地職場“存在地域歧視問題”,但這一比例已經是四地最高,看來職場的地域歧視問題當前已經大為緩解。同時對于“留在本地的理由”這個選項,北京20%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專長可以發揮”、廣州45%的受訪者表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幫助”,深圳和上海的受訪者則大部分表示:“喜歡這里的整體環境”。這體現出了四地職場人士不盡相同的價值取向。
此外,職場非常敏感的“失業后狀態”調查顯示,如果失業三個月以上,北京地區25%的受訪者表示會感覺“失去行業敏感度,再找工作不易”,40%的深圳受訪者表示“太閑了,會受不了”,34%的廣州受訪者表示“會交不起房租”,而51%的上海受訪者則直接表示“吃飯成了問題”。
針對于此,歐陽先生表示,職場歧視當前已大為改觀,全國各地職場人士地域逐漸融合的趨勢值得欣喜。此外,回顧整個調查,選擇合適的就業地點對職場人士至關重要,甚至能影響到今后的整個人生,所以在選擇之初要謹慎而全面。不僅要考慮職業規劃,同時是否適合自己喜好也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摘自《網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