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新沂“六法”管理培養大學生村官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徐州新沂市為切實管理好、引導好、培養好、使用好2008年21名赴經濟薄弱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干部,通過采取“六法”,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基層新崗位、新環境,提高大學生村干部的實際工作能力,引導鍛煉成才。
一是師徒幫帶法。建立“5+1”師徒幫帶制度,即鄉鎮領導干部、村黨組織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村致富能手、2007年大學生村官五者同時聯系幫帶1名大學生村干部,使他們盡快適應農村工作,提高農村工作實際水平。鄉鎮領導干部為“思想導師”,每月定期約談,及時了解大學生村干部的心理、思想動態等,促其健康成長;村黨組織書記為“生活導師”,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農村工作指導員為“理論導師”,通過政策指導、信息引導,傳授農村工作方法,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村致富能手為“工作導師”,傳授創業方法,開拓創業思路,幫助掌握1-2門涉農實用技術;2007年大學生村官為“心靈導師”,交流農村工作生活體會,傳授到村任職工作經驗。
二是教育培訓法。推行“六個一”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即每日記一次工作日志、每周一次工作打算、每旬一次工作回顧、每月一次工作匯報、每季度一篇學習情況總結、每半年一份調查報告。重點抓好三項培訓:一是崗前培訓。由市委組織部和人事局組織,培訓重點是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及與農村工作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方法。二是業務培訓。由各鄉鎮組織,著力提高他們的農村工作水平,促其盡快進入角色。三是交流培訓。由村干部、農村工作指導員、2007年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官傳授農村工作的經驗和體會。
三是實踐鍛煉法。建立“四員”制度,讓大學生村干部在農村實際工作中擔任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管理員,提高大學生村干部解決農村復雜問題的能力。鼓勵大學生與農戶、企業結對聯系,發揮自身智力優勢,舉辦科普知識、技術輔導等講座,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同時,積極推行村主任助理制度,為大學生村官全面熟悉農村一線工作提供實踐平臺,使他們了解鄉鎮全面情況,開闊工作視野。
四是交流互助法。一是會議交流。召開大學生村干部工作例會、座談會,內容包括領導部署近期工作任務、農村政策理論學習、交流工作經驗和探討、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小組交流。根據“一個中心、四個片區”劃分區域,成立大學生村干部學習小組,安排中心村的大學生村干部為小組長,加強平時聯系,互通情況,交流體會,起到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作用。三是宣傳交流。通過黑板
五是督查指導法。通過不定期的走訪,聽取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跟蹤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督促指導工作。市分管領導重點對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開展情況、目標完成等情況等進行督查;鄉鎮班子成員主要對大學生村干部的到崗到位情況、工作日志記錄等情況進行督查;村支部書記主要對大學生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風等情況進行督查,對大學生村干部每天的出勤情況、工作表現、服務態度進行記錄。
六是考核激勵法。對大學生村干部采取平時督查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崗位目標考核與民主評議相結合的方法。平時考核由村負責,對平時表現進行記錄考核,并不定期開展述職、評議,其考核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年度考核由鄉鎮和村共同組織完成,大學生“村官”根據履職情況進行自評和總結,向所在村進行述職,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從德、能、勤、績、廉等五方面進行民主評議,再由鄉鎮對其作出綜合考核鑒定,并將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規定凡考核優秀的大學生村干部,享受“三個優先”即發展黨員優先、提拔任職優先、推薦榮譽優先,激勵大學生村干部的爭先創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