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難”
招聘動態
轉載
來源: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求職路上品味酸甜苦辣——關注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難”
招聘會:體會人生無味 在中國,大學生似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過剩”,他們在招聘之中感知冷熱,體味著人生五味——
酸——企業層次有所下降招聘人數也有減少 正在各地進行的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吸引了不少學子的高度關注。但許多學生很快發現,適合自己的招聘單位遠不如預想的多。校園招聘會是觀察畢業生就業形勢最直觀的信號之一。復旦大學和東華大學的就業指導中心反饋的信息表明,過去2個月內校園招聘會的數量與往年相比并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參與招聘會的企業層次下降,有些企業臨時更改了既定的招聘計劃。上汽集團作為上海的“用人大戶”,把面向高效的招聘計劃從9月公布的1800人縮減到1500人。
苦——招聘單位有所減少薪資標準降低 往年眾多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一直是招聘主力軍,但在不久前南京舉辦的首場“2009屆本科畢業生供需洽談會”上,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大企業不多。”來自江蘇大學的李同學說,轉一圈沒發現幾家大公司。記者采訪時,他站在揚州一家公司展位前排隊,“這家就算是不錯的了,幾家大的汽車集團是它的大股東。先投投看吧。”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于往年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來水平。
咸——心理壓力與日俱增期望逐漸降低 “2009屆高校畢業生服務周”在天津市啟動的當天,不少學生向記者直言“心理壓力很大”。“不挑不揀,有單位要就行”成為不少大學生求職的“原則”。一所高校英語專業的湯姓同學說,她的求職標準一降再降,本來她只看南京企業,后來蘇南、蘇北的企業也看。“如果公司包吃包住,工資幾百元我都愿意干,先找個工作再說。”
辣——師兄師弟同場競爭求職處境更為艱難 往屆大學生的再次擇業和海外學子的“回流”,使得應屆畢業生在求職競爭中處境更為艱難——有人將之稱作“擠出效應”。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如果算上往年就業者,今年求職市場上將有超過1000萬名學子“爭搶飯碗”。
甜——相關政策陸續出臺結構調整提供機遇 各地招聘會上反映的情況并非一片灰暗。山東建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李峰發現,由于國家對道路交通橋梁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擴大了這些領域相關專業的學生就業空間。近1個月來,到該校招聘的企業明顯增多,中央企業和最終簽約的數量均多于往年。“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一些政策措施,為大學生到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就業開辟更多途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介紹,國家還在努力推動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做好服務期滿“三支一扶”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開展困難家庭、地震災區高校畢業生及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工作等。
大學生:務實“找未來” “我不在招聘會上,就在去招聘會的路上”——一位忙于求職的大四學生如此調侃自己的生存狀態。對于全國各大高校即將畢業的學子來說,最后一個學年除了為學位和學歷證書最后拼搏的課業外,其余時間幾乎都用在“找未來”上了。他們或是準備考研或是準備出國留學,為當前的就業壓力找一個暫時的緩沖;或是找工作,繼續把當公務員或進入比較穩定的國企作為首選;或是在“待業”“創業”中,不斷尋覓適合自己的就業機會…….今年國家確定的征兵的對象主體為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政策,也吸引了不少學生。11月1日,四川冬季征兵第一天,全省就業5萬多名適齡青年報名參軍,其中大專以上畢業生占到30%至40%。公務員招考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燙手”——這是國家公務員局一位負責人的感受。統計顯示,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通過核審的報名人數創紀錄地接近80萬人,各職位平均競爭比例接近60比1。“我知道考取的希望不大,可還是想試一試。”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大四學生柯強說,他報考的某海關職位僅招3人,但報名結束后該職位通過審核的人數已達到1400余人,差不多是500選1。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少大學生畢業生感到焦慮。對此,一些專家認為,在積極開括未來的同時,畢業生們也需要緩解心理壓力——北京大學教授岳昌君建議,大學生畢業生要擺正心態,適當降低預期,“畢竟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可能一切如愿。”“大學生沒有必要產生恐慌,最重要是面對現實,找準定位。”全國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司益磊說。事實上,不少學生在屢屢碰壁后也逐漸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斷。南開大學一位姓隋的研究生說,面對求職高峰的到來,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大學文憑不再是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客觀認識和評價自身的素質能力,保持積極自信的心態,通過實踐不斷積蓄職場能量。
解困境:“合力突圍” “在培養大學生過程中,國家、社會和家庭都投入巨大,他們的就業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張小建說,當前形勢下,需要我們提供更加及時、高效的就業服務,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更良好的條件。 在落實大學生就業政策的過程中,不少地方探索出一些新模式—— 江蘇建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今年已覆蓋全省各市縣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省內部屬高效和省外部分重點高校,成為江蘇當地最大、最專業的高校就業服務信息化平臺。大多數高校建立起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通過定期舉辦招聘會、座談會、求職技巧講座等活動,幫助大學生了解市場,找準定位。不少學校主動與企業合作,努力促成各專業學院的實習、就業基地的建設,實現人才的“訂單式”培養。 社會關懷的目光還集中到了為數不少的困難家庭和地震災區高校畢業生。中央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明確優先服務、優先推薦、優先援助、優先保障的原則,并要求高校為他們設立待業求職登記制度、臨時救濟制度、免費服務制度、就業見習制度等。例如,蘇州市按照“自愿、對口、靈活”的原則,對計劃分配到蘇州就業的綿竹地震災區高校畢業生進行安置,幫助他們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 專家指出,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就業問題,對社會各界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需要依靠合力進行突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在就業保障體系上不健全的條件下,政府部門和高校應承擔起對各行業崗位需求調查摸底的工作,使大學生心里有底,不會因信息不對稱產生恐慌或錯失機會。
熱門資訊
查看更多>
宿豫區最新招聘企業招工簡章(招聘會信息)
2012-01-28 15:43
宿遷市2010年公務員招考體檢合格人員公布
2010-07-13 15:30
訪宿遷市宿豫區來龍鎮龍西居委會書記蔡則迎
2010-07-11 12:20
宿遷市宿豫區各類行政、事業機構名稱
2010-02-21 12:06
宿遷便民方舟樓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2012-06-23 17:12
宿遷市“企業一套表”改革工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通知
2012-02-26 18:28
宿遷格力大松工廠招聘啦
2019-06-13 14:45
山西小伙輕信網絡招聘,上當受騙痛失財;
2012-04-07 10:50
七大要素決定你的薪水高低
2013-09-21 17:23
關于2011年江蘇省省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取消職位計劃的公告
2011-03-22 14:19